一、专业定位
预防医学专业依托深圳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设立,学院于2018年11月成立,为深圳首家本土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专业是从群体水平研究健康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影响因素(包括机体的生理、生化和遗传特征、外环境自然和社会因素等)及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制定,达到促进与维护健康,预防与控制疾病目的的重要医学本科专业。
预防医学专业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结合,注重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循证思想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育具有特区和深圳大学特色、全球视野、全健康(One Health)和“医防融合”理念的创新型预防医学专业人才。
培养特色:
1. 全球视野
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关注全球及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推进海外访学计划项目,培养学生以全球视野思考和应对健康及疾病防控问题。
2. 复合型人才
将全健康及“医防融合”理念融入专业学习,设置多学科和交叉学科课程或讲座,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临床教学,拟通过开设“医防融合”特色班的方式,培养具有全健康理念和“医防融合”技能的复合型预防医学专业人才。
3. 导师制
通过导师制度,发挥导师的学业指导和人生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参加导师科研项目及社会服务工作,支持学生申报和开展“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等各类课外科研活动,凸显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疾病防控实际工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现代医学教育理念、全球医学教育规范和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医学教育标准为指导,致力于培养预防医学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国际先进的公共卫生理念、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创新精神和服务人群健康的奉献精神,掌握扎实的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和技术,具备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从事预防医学专业相关工作的实际能力。预期学生毕业5年左右能达到下列目标:
(1)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拥有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积极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做贡献。
(2)具备基本的临床医学知识,能够掌握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基于人群开展公共卫生监测,正确识别和处置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3)具有一定的预防医学相关研究训练和创新思维能力,认识和理解预防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发展趋势、研究前沿和热点动态。
(4)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拥有开放的思维和全球化的视野。
(5)具有较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保持健康身心状态。
三、培养规格
1. 学制要求
预防医学专业学制5年,学生在校期间将依次完成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阶段的学习。
2. 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总学分为248.5,其中,通识课程学分41,专业课程学分140,实践课程(学生满足各类课程最低学分要求之外自主选修的其它课程)为64.5学分,创新创业模块为3学分。
3. 知识及能力要求
(1)医学知识:掌握与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人文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人群健康水平的监测、评价及促进人群健康的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群体、个体预防保健和开展疾病防控工作的能力;掌握重大传染性疾病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和流行规律,并具备制订相关防控策略和措施的技能;掌握及时识别和预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危机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具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统计分析与评价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开展社区卫生健康服务的基本技能。
(2)问题分析:拥有较强的人群健康问题应对能力,能够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快速识别人群健康问题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其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及时提出针对性应对措施;同时具有较好的逻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洞察力,善于发现预防医学领域的科研问题并试图去寻找解决方案。
(3)设计开发:具有一定提出人群健康相关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的能力,在处理预防医学领域的公共卫生问题时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对相关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4)自主研究:认识和理解如何基于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对预防医学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思考,包括设计研究方案、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运用工具: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仪器、设备和科学方法正确地处理公共卫生问题,并具有一定的工具开发、改进能力。
(6)医学与社会:对医学政策、工程、社会影响、应承担的责任、风险沟通等有一定了解和认识。
(7)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能够了解和认识医学相关政策和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关爱病人,尊重和理解患者的价值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权益,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和理解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
(9)个人与团队: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尤其在面对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更应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10)沟通交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同理心强,能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能够就医学相关事宜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解释;具有较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了解项目管理的原理与决策方法,并在多学科环境中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
(12)终身学习: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认同终身教育和持续教育理念,自觉学习;能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跟踪并获取信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灵活应对新的人际和职场环境。
(13)国际视野:具备跟踪、了解国内外医学发展动态的意识、知识和能力,能够较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和能较好地进行外语交流,拥有开放的思维和全球化的视野。
(14)创新创业:拥有一定医学相关创新创业和管理等知识,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素养和精神。
(15)思政素养:理解并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公德,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专业知识、能力和素养为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
四、课程体系
1. 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包含通识、专业、实践、创新创业四个模块。其中,通识模块由基本通识课(必修、选修),扩展通识选修课组成。专业模块由大类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组成。
具体课程模块及课程分类和学分要求(以2025级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为例)如下表所示。
| 课程类别 | 最低学分要求 | 比例 | 课程子类别 | 最低学分要求 |
| 通识模块 | 41 | 16.5% | 基本通识课(必修) | 29 |
| 基本通识课(英语选修) | 4 |
| 扩展通识选修课 | 8 |
| 专业模块 | 140 | 56.3% | 大类平台课 | 11 |
| 专业核心课 | 108.5 |
| 专业选修课 | 20.5 |
| 实践模块 | 64.5 | 26% | 实践类课程 | 15.5 |
| 临床实践课程 | 27 |
| 预防医学专业实践课程 | 22 |
| 创新创业模块 | 3 | 1.2% | 创新创业(必修) | 2 |
| 创新创业(选修) | 1 |
| 总学分要求 | 248.5 |
2. 核心课程
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儿童少年卫生学、卫生经济学、社会医学、卫生政策与卫生法学、妇幼保健学、健康教育学、全球公共卫生。
3. 主要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方式多元,主要包括国内及海外访学计划;暑期专题社会实践活动;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研究机构及专业相关高科技公司(企业)参访;导师课题组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临床见习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答辩等。

学生在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观学习

学生参加导师课题组科研活动
五、师资力量
师资队伍:聘请深圳市各级CDC、慢病院、职防院等卫生机构专家;兼职教师/研究生校外导师(合计60多人)。
教学模式:小班化教学(生师比8:1),注重个性化培养,教师能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指导和帮助,提高教学效果。
科研引领:学院科研领域成果丰硕,为每位学生分配新生导师,可带领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提升科研能力。
六、教学条件
预防医学专业各培养环节的理论、实验、实习见习及其他实践教学条件良好,完全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
预防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依托深圳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开展,该中心建设有规范标准的流行病、卫生统计学与统计学软件应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儿童少年卫生与妇幼保健学教学实验室,各门课程均有先进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
实践教学基地: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南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罗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等。
七、专业前景
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广阔,需求数量大。主要的就业方向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级医院及社区卫生健康(服务)机构、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医疗卫生行政部门、私立和非政府机构等。
2024届预防医学为学院第一届本科毕业生,升学率为63%,深造院校为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等。
初次就业率为80%,就业单位有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海关、省内各级疾控机构及卫生健康单位、其他企事业单位等。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