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专业基本信息
1.1 专业定位
化学专业成立于1985年,属于广东省质量工程重点专业,2021年获批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年招生约50人。该专业面对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历史机遇,立足于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为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创业型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1.2 培养目标
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化学创新实验班为抓手、挑战杯等课题为依托,产学研结合,导师一对一培养。已涌现出“一丹奖”创办人陈一丹、飞扬集团董事长肖阳等杰出校友,还有许多优秀毕业生前往国内外知名大学攻读研究生。
科教融合推进高标准专业教学建设:以科研促教学,校企合作育人,开设创新研究短课、聚徒教学、示范性Seminar课程等,全面提升学生专业认知水平。
1.3 培养规格
接受化学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学习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方法。通过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和专业实践的锻炼,具备扎实的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宽过的化学知识面。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能力,以及对实验条件的归纳和整理能力,最终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能力,以及参加学术交流的能力。
了解化学领域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
学制要求:
化学专业的基本学制为4年,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交流学习。完成培养方案中要求的学分方可毕业。
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总学分要求152份,其中通识课学分41分,专业课程学分90分,实践课程学分18分,创新创业模块为3学分。
1.4 课程体系
(1)以国家需求为导向
深圳大学化学专业以国家对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水平化学人才的重大需求为导向,聚焦生物传感、新能源和高性能材料等领域,与生物医学、环境、新能源、食品工程等工科专业交叉融合,培养具备强烈社会责任感、理论和实验技能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的一流人才。本专业秉承“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培养模式,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2)注重理工交叉融合
以化学为中心,以医疗、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关键问题为牵引,依托学院3个院士研究中心,7个省、市级教学科研平台,以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为驱动,实行“精英人才培养工程”。创新实验班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平台,实行导师制,在化学、医药、能源等交叉领域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近年来,学生课余科技创新活动获批200多项创新项目,多次获得“挑战杯”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奖,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
(3)开创多元教学模式
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将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理念贯穿课程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多元教学模式,将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建设MOOC课程,打造 “聚徒教学”、“Seminar”、“创新短课”等精品小班课程。近三年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项,省级教学教改项目5项,省级“质量工程”教学团队建设项目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省疫情阶段在线教学优秀案例2项以及省在线教学优秀课程案例2项。
(4)厚植家国情怀责任
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有效结合,培养有家国情怀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大部分毕业生服务于深圳,涌现出“一丹奖”创办人陈一丹、飞扬集团董事长肖阳等杰出校友。
(5)构建“双创”教育体系,开展逐级科研训练
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建立包括基础实验、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在内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学生。获批教育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省“质量工程”实践教学基地3项以及创新实验区1项,学生近五年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近三年获批国家创新训练计划项目3项,省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2项,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1项,获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5项。
1.5 师资队伍:名师领衔,团队协作,教学科研双赢团队
专职教师46人,其中国家级人才5人(含全职院士1名),省级人才5人,市级高层次人才35名,校级“3+1工程”人才12名。高级职称教师占比87%,青年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占比近91.7%。
近3年国家及省级科研经费约6060万元,仪器设备总值约 1.55 亿元,在 JACS、Angew等 SCI 期刊发表论文近1000篇。
2020年化学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0.5%,“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全国排名36位。目前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材料与化工专硕点,7个省市级教学科研平台。
1.6 教学条件
深圳大学对本科教学高度重视,学院依托学校的师道论坛、师术讲座、师学课堂等教学研讨活动,以及青年教师“薪火计划”项目,成立学科教学互助小组和新老教师一对一传帮带小组,设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全过程进行督导,从各方面提升教学质量。
二 其他专业相关的重要信息
化学专业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意识领先、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的创新创业型人才。随着办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本专业在毕业生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效:
(1)专业实力雄厚,毕业生满意度好
2019-2021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强,就业率为92.1%,处于本校及同类高校较为优秀的水平,毕业生对化学专业的满意度高达95.3%。考研率常年领跑全校,境内外升学高校主要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
(2)毕业生工作匹配度强
化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特点符合专业培养特色,毕业生主要去向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化学、仪器分析技术开发及其运行管理,化学相关科研机构以及教育单位等。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度高,学有所用,在工作岗位上胜任力强,职业匹配度高。
(3)毕业生能力社会认可度高
毕业生就业能力突出,责任心强,上升空间大,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在全国同行业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地调研时,用人单位普遍反馈毕业生在工作单位表现优异,业绩突出,深受欢迎,特别是对毕业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评价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