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大学教务部网站!
专业白皮书
位置: 首页 > 专业白皮书 > 经济学院 > 正文

020401国际经济与贸易

发表于: 2021-12-22 16:25 点击:


一、专业定位

 深圳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于1997年与经济学院同建,其前身是1983年深圳大学成立时的经济管理系。2003年国际经济与贸易系获得国际贸易学学术研究生招生资格,2010年获得国际商务专业硕士(MIB)招生资格,2017年依托原有本科教育开设国际班,深化专业国际化建设,2021年获批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紧抓国家新文科建设机遇,主动服务国家软实力提升和文化繁荣发展新需求,尊重学科教育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开展富有特色专业内涵优化,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本专业结合学校“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教育为主干,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区域与制度优势,依托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理论经济学博士点(世界经济方向)学科优势,发挥师资背景和学生来源多元化优势,形成本专业“跨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深度合作”、“普通班”与“国际班”并进的培养模式,打造具有鲜明学科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有较高学术地位和较大影响力、国际化、特色化的本科专业。

专业办学定位特色体现在以下方面:

1.跨学科交叉融合,培育具有交叉学科知识背景及全球视野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秉承“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交叉、求创新”理念,发挥深圳大学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利用经济学院与外国语学院的优秀资源,联合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双学位实验班,借助跨学科交叉,培育具有交叉学科知识背景及全球视野,语言能力强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2.产学研深度合作,培育知行合一,务实求真的复合型跨学科创新人才

充分发挥深圳“双区”建设优势,“产学研”协同育人,促进校内外资源共建共享,加强产教融合,积极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近三年与盐田国际、浩方集团、沿海金融控股、南京步惊云等公司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协同培育知行合一,求真务实的“复合型跨学科创新人才”

3.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培育沿线国家国贸高端人才

依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外国留学生本科国际班”,主要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国贸高端人才。近三年招收培养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56名。


二、培养目标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注重跨学科教育,着力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全面人文素质和复合知识结构、强烈社会责任感、优良职业操守、具有创新意识和学术涵养、适应能力强、熟悉国际贸易惯例及不同国家国际贸易政策法规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本专业毕业生能够掌握国际贸易业务、国际市场营销、跨境电子商务知识、流程和技能,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际经济贸易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熟练运用一门国际通用外国语言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在外经外贸、政府机关、金融证券等部门从事实际业务、经营管理、调研策划和理论研究等相关工作。


三、培养规格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鼓励学生创新创业,鼓励学生交流学习,进一步深造,学生在完成培养方案规定学分的基础上,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维度需达到以下要求:

1.知识要求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合理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结构,通过建立扎实数学、计算机知识基础,支撑专业领域技术能力的发展。

经管法和通用外语的基本知识: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国际商法、财务会计学和通用外语等专业基础知识,能够将跨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用于解决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核心知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学、进出口业务、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和跨境电商等基本知识。

2.能力要求

熟悉国际经济和贸易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研究和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问题的能力;具备适应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快速发展,预测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方向,把握国际经济和贸易的规则和惯例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进出口业务组织和管理能力;具备跨文化沟通、国际市场营销和商务实践的基本能力;具备开展跨国投资决策、经营和管理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能力;掌握计算机和信息通讯技术,至少掌握一门外语综合技能,能熟练地进行外语文献检索、阅读和书写,具有良好的外语沟通和交流能力。

3.素质要求

综合素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具备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流畅沟通和交流,培养广阔的国际视野。

合作精神: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能够在多学科或跨文化背景的团队中,根据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职业素养:具有高标准的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社会责任。


四、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总体框架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包括国家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

2 .课程设置

本专业总学分要求150学分,其中,通识课程学分为44学分,专业课程学分为88学分,实践课程(学生满足各类课程最低学分要求之外自主选修的其他课程)为15学分,创新创业模块为3学分。

通识课程是学校统一开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课程,包括基本通识课和扩展通识课,主要有人文素质、体能素质、英语、计算机基本技能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课程,共计44学分,其中扩展通识课不少于15学分

专业课程包括大类平台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共计88学分。专业核心课程学分不少于40学分,课程设计体系中既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理基础课程,也包括《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经济学基础课程。此外,专业核心课还包含了《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英文版)》、《国际金融(英文版)》、《外贸函电与单证》、《国际市场营销》、《跨境电子商务》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不少于21学分,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设计了经、管、法等三个基本模块。主要拓展学生与对外贸易相关的泛经济学各个分支的知识背景,包括《环境经济学》、《经济地理》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企业决策、投资管理等相关能力,包括《大数据与财务决策》、《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学》、《商务决策模型》等课程。则主要为了让学生熟悉国内外法律制度、法律做法,包括《税法》、《国际经济法》等课程。

实践课程不少于15学分,包括军事技能、思政与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毕业综合训练。

创新创业课程不少于3学分,主要包括全校性公共选修课、非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以科研训练为导向的创新研究短课、创业指导课。

学生在必修通识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有所侧重地修读各模块中的专业选修课程。也鼓励学生进一步根据自己的兴趣再修读个性课程。

3.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推行“启发式、研讨式、体验式”等互动教学手段,训教结合,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18%。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拥有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深圳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质量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深圳大学经济学院盐田国际校外实践基,产教合作,协同育人,与南京步惊云、浩方集团、深圳一路通科技、宁波嘉岸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协同建立实习基地。

4.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双专业复合人才实验班

“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双专业复合人才实验班”旨在培养能在各类国际化企业、银行、证券等金融与投资机构,以及有关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经济、贸易、金融、投资等实务和管理的高级中英双语复合人才, 并向国内外著名高校输送继续深造的研究型人才。

培养要求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在具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要求基础上,还需具备: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熟悉主要英语国家社会文化,了解东西方文化发展脉络与异同;具有文化理解、文化比较和文化沟通能力,能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和文化传播;具有人际交往、自我调适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能适应各类与英语相关的工作。

主干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

核心知识领域:经济学类、国际贸易类、国际金融类、贸易经济类、国际商务类;英美文学、西方文化、翻译、语言学

核心课程:高等数学、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概率与统计学、线性代数、国际贸易、发展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商法;综合英语、英语写作、笔译、口译、英美文学、英国社会与文化、美国社会与文化、语言学等。

标准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五、师资队伍

1.师资队伍概况

深圳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力吸收海外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人才加入教师队伍。本专业现有教师20人,其中深圳市孔雀计划人才3名,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6名,深圳市后备级人才1名,深圳大学荔园学者2名,深圳大学荔园优青3名。其中6名教师拥有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

2.教师背景和水平要求

本专业教师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英国贝尔法斯特女子大学、荷兰鹿特丹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境内外知名高校的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和世界经济等相关专业;

本专业教师大多拥有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结合的多学科背景,几乎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和海外留学与访问交流经历,具备与所讲课程相匹配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创新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

3.教师能力建设

本专业课程教学团队梯度化,老中青结合参与教研教改的同时,内修外练,坚持教学研讨,通过培训、出国进修交流实施“名师再造”;由经验成熟的教师一对一帮扶青年教师实施“薪火计划”;大胆探索,改革创新,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相关行业校外导师开设讲座、指导学生实践、实习和毕业设计。

本专业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组建《国际贸易》和《发展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组建交叉学科创新团队,依托本专业成立深圳大学中国质量经济发展研究院、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导向,以科研平台为基础,实现教学科研良性互动。

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出版教材2部,获得国家级项目4省级教研教改和获奖项目4项。本专业严格落实教育部制定的教授须全员给本科生上课的规定,教授和副教授授课率达100%


六、教学条件

1.依托学校和学院的图书资料和实验室资源

本专业人才培养经费充足,且有地方政府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加持,学校在研究条件、经费和人员等方面给予本专业充分政策支持和保障。

深圳大学图书馆拥有印刷型图书432.7万余册,订阅报刊2,462种;港台书刊、深圳大学文库、再版古籍等特色资源初具规模,2019年成立了一国两制法律文献特藏室。拥有电子资源数据库411种,含电子图书282.36万余册,全文电子期刊13.24万种;镜像和自建的数字资源存贮量达到183TB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深圳大学与清华大学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联合设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协同培养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人才

经济学院共建省级实践教学中心-现代管理教学实验中心,是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保障本专业教学各个环节所需的资源建设、教学运行、教学研究与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和基地建设、教学检查和质量评估等的费用。教学经费的使用向教学一线倾斜,鼓励和支持创新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实践等方面的改革。

2.教学实践基地群

经过10余年的努力和积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了盐田国际、浩方集团、TCL创投、南京步惊云等10多个优秀实习基地。其中,盐田国际实习基地是广东省“优秀实习基地”,现已成为本专业学生实习和社会实践、研究生社会实践以及重要学术活动交流的场所,是校企合作的成功典范。

近年来与本专业共建教学实践基地的企业有:

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沿海金融控股(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前海浩方科技有限公司、平安利顺国际货币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深圳市招商创业有限公司、亚洲保理(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壹路通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嘉岸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市新南山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前海金融同业公会,以及多家股份制银行、券商和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




深圳大学教务部版权所有

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深圳大学汇元楼二楼

联系电话:0755-26536118

成绩证明核验邮箱:ungradszu@s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