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大学教务部网站!
专业白皮书
位置: 首页 > 专业白皮书 > 经济学院 > 正文

020301K金融学

发表于: 2021-12-22 16:25 点击:


一、专业定位


深圳大学金融学专业依托深港“两大金融中心”的地域优势,及深圳创新创业人才集聚、金融与科技企业集聚的创新优势,形成“双轨式”办学模式、“复合式”及“多元化”培养理念,建立了“国际化”、“技术化”、“实务化”多种人才培养体系。于2002年获批广东省名牌专业,于2010年获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于2011年获批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于2019年获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于2020年获批全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金融专业以打造学术地位高、影响力大、高尚职业操守的师资团队为基础,着眼建设国内一流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金融专业,不断强化“创新中上层次,改革中创一流”的专业发展理念,坚持特色化、国际化、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型培养模式,培养热爱祖国,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金融专业素养、创新理念、国际化视野、良好职业道德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经济与金融理论、专业业务知识与技能,尤其是银行、证券、保险、投资、融资、结算、理财税收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和实践技能,较高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良好的创新精神,能在各类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公司财务部门和政府部门从事金融业务和管理工作以及金融教育、科研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三、培养规格

(一)学制要求

金融学类本科专业的基本学制为四年。可实行弹性学制,但修业年限不少于三年。允许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二)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总学分要求150学分,其中,通识课程学分为47学分,专业课程学分为86学分,实践课程(学生满足各类课程最低学分要求之外自主选修的其他课程)为14学分,创新创业模块为3学分。

(三)知识及能力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后,能成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高层次金融学专门人才,达到以下目标:

1.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合理的数学、计算机知识结构,能够将数学、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用于分析、解决复杂多变的金融专业问题。

2.经济学专业基础知识:具备合理的经济学专业基础知识,能够将这些知识用于解决经济和金融问题。

3.金融学专业基础知识:具备合理的金融学专业基础知识,能将这些知识用于解决经济和金融问题。

4.专业知识:具备合理的金融管理和服务的专业知识结构,掌握金融管理专业基本方法与工具,能够从事金融管理与服务的业务运作、应用研究与金融管理工作。

5.问题提出与分析:能够识别和提出金融管理和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数学、计算机、计量经济学、经济学和金融学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分析这些问题。

6.设计解决方案:能够运用金融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对金融管理和服务问题进行研究,并制定出解决方案。

7.灵活运用现代研究工具:能够针对金融管理和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使用现代计量工具和统计软件进行实证研究、模拟与预测。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在实践中理解和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履行社会职责。

四、课程体系

(一) 课程体系总体框架

金融学专业课程包括国家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

(二)课程设置

通识课程是学校统一开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课程,包括基本通识课和扩展通识课,主要有人文素质、体能素质、英语、计算机基本技能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课程,共计47学分,其中扩展通识课不少于18学分。

专业课程包括大类平台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共计86学分。专业核心课程学分不少于56学分,课程设计体系中既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学》等数理基础课程,也包括:《政治经济学》、《金融学》、《微观经济学》、《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国际贸易》、《宏观经济学》、《线性代数》、《财政学》、《证券投资》、《公司理财学原理》、《计量经济学》、《概率与统计学》、《国际金融(英文版)》、《金融衍生工具》、《固定收益证券》、《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投资学原理》和《金融工程》等专业核心课程。这些课程为专业培养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能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必备的研究方法,形成较为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专业选修课程不少于21学分,主要包括《保险学》、《行为金融》、《财务报表分析》、《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原理》、《融资和并购》、《人工智能原理及运用》、《国际结算(英文版)》、《投资项目评估》、《金融科技》、《金融统计软件应用(英文版)》、《中级财务会计学》等课程。

实践课程不少于14学分,包括军事技能、思政与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毕业综合训练。

创新创业课程不少于3学分,主要包括全校性公共选修课、非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以科研训练为导向的创新研究短课、创业指导课。

学生在必修通识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有所侧重地修读各模块中的专业选修课程。也鼓励学生进一步根据自己的兴趣再修读个性课程。

(三)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本专业业务技能和实践环节要求强的特点,在本专业培养方案中构建了叠式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来确保本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保障复合式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

1.“叠式实习模式

专业认识和专业业务实习以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为主要方式,目前已有26个。实习方式以叠式实习为主,所谓叠式实习就是按照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会计事务所等实习单位的实际需求,组建各专业方向的学生组成实习团队,在本专业教师和实习基地教师组成的双导师指导下进行的实习;同时,所有参加实地实习的同学都要再参加指定的网上专业模拟实习。

2.“叠式共建课程

叠式共建课程设计和实施是本专业教师与实习单位共同研发的模拟实践课程之一,该课程由“智盛”研发团队根据学生学习商业银行业务和证券投资业务的操作技能需要开发出实训软件,成为金融专业所有学生模拟实习基本平台;深圳发展银行团队以银行最新业务动态和企业行为规范要求为学生提供动态实习岗位、东北证券公司和银泰证券公司为学生提供滚动实习岗位,同步叠加在模拟实习平台上;本专业教师团队制定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实地现场教学的“叠式”教学实施计划和具体安排;学生团队以俱乐部形式组成,以团队竞赛方式参加。

作为课程体系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业务课采用叠式的专业课程实践模式,该模式的主要内涵为课堂基本讲授与实验室模拟演练相结合、实验室基本操作程序与实习单位滚动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课程实践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实训、课程设计、课程“双教师”、课程内到金融企业现场观摩等组成。其中,课程“双教师”主要是指在课程中实践环节要求高的章节由金融企业的相关专家或金融界职业人士主讲。

3.“叠式毕业论文撰写

叠式毕业实习搭建了学生顺利就业的坚实平台,本专业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通过本专业的金融企业实习平台网络,根据论文选题确定自己的实习单位,也就是将实习叠加在毕业论文需要和完成上。同时,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实行“双导师制”,即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的“专项”指导叠加在本专业教师的基本指导过程中。当然,整个过程是在“双导师制”和严格的毕业论文工作程序指导下展开论文写作。

4.“叠式讲座

叠式讲座是本专业叠式课堂教学的又一特色。“叠式”讲座,即以经济学院教师的不同系列的专项讲座为基本学术平台,以院外专家或金融企业家的论坛、讲座、报告、演讲为交叉叠式平台,为金融专业学生提供专业素养、学术素质、研究理念等方面提升的场所。

(四)特色班

金融专业已开设4个特色班:

1.“数理金融实验班”注重金融学和数学学科交叉,培养经济学与理学双学位的“科技化”人才

“数理金融实验班”是经济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于2007年联合开设的“双学位”实验班。 “数理金融实验班”培养方案由经济金融理论、数学与统计学方法、计算机技术、英语等模块构成,该班学生通过学习将具备较强的定性及定量分析、解决经济金融问题的能力。据不完全统计,“数理金融实验班”毕业生中,过半数到国内外高校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就读的学校不乏牛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外名校;就业同学已在银行、证券、投资公司、保险等中外资金融机构发挥知识结构优势,已成为业务骨干或优秀的管理者。经济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采取新生自愿报名、两学院共同组织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数理金融实验班”学生。

培养目标:使学生既掌握现代金融领域前沿知识,又拥有英语、数学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研究工具,具备适应现代金融发展所需要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兼备的知识结构,能较好地进行金融衍生工具设计与开发、证券投资、期货投资、投资分析、银行经营、财务管理、保险精算等,可以在各类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公司财务部门和政府部门从事金融业务和管理工作以及金融教育、科研工作,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良好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设置:微观经济学(英文版)、宏观经济学(英文版)、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工具、金融工程、国际金融(英文版)、公司理财学(英文版)、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估值(英文版)、财政学、金融统计分析、金融计量分析、国际结算(英文版)、风险管理原理、固定收益证券、投资项目评估、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概率与统计学、随机过程、计算机基础、MATLAB程序设计等。

毕业专业及学位:“数理金融实验班”的经济学院学生按该班培养方案要求,在四年学制内修满各类学分者可获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同时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和理学学士学位;“数理金融实验班”的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生按该班培养方案要求,在四年学制内修满各类学分者可获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同时获理学学士学位和经济学学士学位。

2.“CFA特色班”紧密联系国际CFA考试课程,与机构合作,培养有国际资格认证的“国际化”和“实务化”人才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金融国际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机构包括一些非金融机构在招聘员工时有意识地选择具有CFA背景的人员;根据深圳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获得CFA证书且受聘在深圳注册的经营性总部金融企业或一级分支机构,担任公司副职以上高管人员、首席分析师(或首席经济学家)2年以上者,即可被认定为“地方级领军人才”,并在住房、配偶就业以及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为应对日益增长的对国际化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经济学院于2017年开办金融学专业特许金融分析师班(CFA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特色班采用专门制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把CFA LevelⅠ的10门考试课程嵌入到金融学课程体系之中,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金融从业素养,学生完成培养方案设定学分后,可取得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通过全球统考的学生还可取得相应的CFA等级证书,为最终获得CFA会员资格打下基础。

2019年2月24日,经济学院2017级学生代表——CFA特色班吴梁广衍首次参加由CFA协会举办的CFA Institute Challenge全球投资分析大赛便获得佳绩,与其他三位学子一举荣获华南赛区“最佳团队奖”。CFA Institute Challenge全球投资分析大赛是面向全球高等院校金融类专业学生的全英文分析研究性竞赛项目,每年都会邀请全球顶尖大学参与比赛,学生在比赛中会针对某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分析,展现撰写报告及演讲的能力,并且会接受关于如何推动股票研究和公司分析的最佳实现方法的考验。

3.金融学创新班:投资科学国际接轨班

投资科学国际接轨班是深圳大学首批特色实验班,于2010年创建并首次招生。投资科学国际接轨班致力于培养“有思想、深洞见;宽素质,强能力”的国际化精英型人才。学生应系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系统的经济学、管理学思维方式;通过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等专门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辅以人文素质类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培养过程重视各知识门类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学生不仅掌握具体的知识、理论与技能,更能获得专业、系统的思维方式,展现出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培养理念:德为先,知为基,静思、慎行

课程设置秉承沃顿商学院投资学课程体系及核心,围绕股权市场、债券市场、保险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开设《投资管理》、《固定收益证券》、《保险学》、《金融衍生工具》、《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公司估值》、《融资与并购》等专业核心课程;同时开设经济学类(《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数学类(《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统计学》等)、财务学类(《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公司理财》等)、管理学类(《管理学原理》、《风险管理》等)等基础和拓展知识模块;模块化、分级课程体系设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思维逻辑,还可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好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要。课程教学采用中英双语教学,大部分专业核心课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课程专任教师大多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或外教,确保双语教学的质量。

本专业方向积极融入深圳市金融保险业发展实践,逐步建立一批由区域内重点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参与的协同育人金融机构,通过设立专项奖学金、建立产学研实践基地、开展人才交流等方式,增强人才培养的需求导向,增强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投资科学国际接轨班自2010年开办以来,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根据近年统计数据,毕业生中有超过30%获得境内外高校深造机会,一次就业率超过95%。2020届毕业生境内外深造比例更是超过50%。学生综合素质出众,在国内外的多项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4.金融学创新班:金融风险管理班

金融风险管理班是在原金融学专业风险管理与保险本科方向的基础上组建, 已经毕业的学生大部分在深圳、北京和海外工作,许多已经成为证券、银行、保险、期货行业中的精英。国任(深圳)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神华期货公司、平安银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新华保险深圳分公司、泰康人寿深圳分公司等是我们的支持单位,优先招聘本班学生实习,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本班学生就业。

本班主要的特色在于:探索企业参与协同培育产业亟需高级专门人才,推动实践部门参与风险管理学科创新发展,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好服务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经过六年建设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首先建立校企深度参与的实践课程体系与运行模式;其次形成了学生实习与就业联动的校企良性互动机制,有力促进了学生就业;最后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全过程育人管理机制。学生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声誉不断上升,就业和招生都取得了良好成果。


五、师资队伍

(一)师资队伍概况

金融专业拥有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科研能力强、教学及实践经验丰富的优质教师队伍。全系有专任教师34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13名,有博士学位教师32名,有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34名。绝大多数教师有在国外求学、进修、交流和访问的经历;部分教师在全国一级的学会任副会长、常务理事和理事,在全国金融领域和相关领域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和影响。

(二)教师背景和水平要求

专任教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悉尼大学等境内外知名高校的相关专业;94%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努力打造教学经验丰富、学术地位高、具有高尚职业操守的师资团队。

六、教学条件

(一).教学平台与软件

金融系已建成“证券投资模拟平台”、“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实践平台”、国际结算实践平台”、“个人理财规划系统软件”、“企业投融资模拟教学软件等实践教学设施。

(二)实验室

金融系拥有证券投资模拟实验室、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实验室、国际结算模拟实验室、银行信贷业务模拟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约400平方米,为金融专业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场所。此外,深交所产品创新实验室、工商银行深圳分行、智盛技术开发公司等几个产学研共建基地为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条件。

(三)实习基地

金融系已建设包括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分行、中国银行珠海分行、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分行、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分行、中国银联深圳公司、招商证券公司、东北证券公司、华泰证券公司、银泰证券公司、远东证券公司、平安保险公司、智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内的20多个本科金融实习基地。



深圳大学教务部版权所有

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深圳大学汇元楼二楼

联系电话:0755-26536118

成绩证明核验邮箱:ungradszu@s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