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大学教务部网站!
专业白皮书
位置: 首页 > 专业白皮书 > 政府管... > 正文

030301社会学

发表于: 2021-12-22 16:05 点击:

一、专业定位

社会学是一门旨在研究社会结构、社会行动以及社会关系的学科,在现代城市治理、政府管理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社会学以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石,解读社会现象、探讨社会问题、研究社会规律和提出社会对策。深圳大学社会学专业是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学科。自1996年成立社会学系以来,逐步形成了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两个稳定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方向。多年来,我们围绕深圳特大城市发展建设与治理发展需要,开展学生教育和学术探索,努力建设成为有特色的研究型特区学科,并培养了一批社会研究与社会治理专业人才。未来的发展,我们将结合政府管理学院的定位,紧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需要,立足深圳,扎根社会,以改革创新,促进教学相长,建成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高水平学科,向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二、培养目标

社会学专业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培养系统掌握社会学基础理论与基本原理,熟练运用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能在党政机关、教育部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社会调查与研究、政策研究与评估、社会规划与管理、发展研究与预测等工作的社会学专业高级人才。深圳大学社会学专业紧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要求,以“培养具有中国特色与全球视野的社会建设高级人才”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专业建设,进一步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增强学科素养,以便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三、培养规格

深圳大学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学制四年。在四年的本科学习生涯中,社会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完成四个模块的课程:通识模块,涉及外语、人文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内容,最低学分要求为43分;专业模块,涉及社会学和法学相关课程,最低学分要求为90分;实践模块最低学分要求为17分;创新创业模块最低学分要求为3分。

沿着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两个学科方向,循序渐进对本科生进行知识传递和学术训练。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运用社会学理论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方法介入社会工作实务的能力,运用田野调查方法进入一线现场调研的能力。本专业更进一步强调“数据挖掘与用户分析”及“社会工作实务”方面的能力培养,并结合政府管理学院定位,探索设立“政务党务”方向的精英班。

 

四、课程体系

深圳大学社会学专业本科课程共设153个学分,基础和专业课程约占50%,侧重的是基础理论、调查方法以及学术思维能力的训练;实践课程和创新研究课程约占10%,旨在提升学生的学术研究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

在专业类课程上,本系重基础,强能力,开展多样化训练。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社会学概论》、《社会学理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工作理论》、《社会政策概论》、《社区概论》、《社会人类学》等。开设的专业方法课程包括调查方法三部曲,即《抽样调查方法》、《量化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以及社会统计方法系列,比如《社会统计学》、《社会统计软件分析》等。本系增设了社会工作微专业方向,开设《社会工作实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公益慈善专题》、《心理咨询与治疗》、《临终关怀与丧亲研究进展》、《艺术与疗愈》(双语课程)等课程。

在实践类课程上,兼顾传统课程和创新研究课程,打造了“聚徒教学项目”、“创新短课”、“开放观摩活动”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实践教学活动。传统的实践课程包括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两门课程。创新研究课程侧重研究技能的训练,例如《量化数据分析与Stata应用》、《应用统计因果推断》、《量化论文写作指导》等多门创新研究短课;《老年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青少年手机成瘾预防及干预机制》、《丧亲后适应的心理机制与心理干预》等聚徒教学课程。

此外,社会学系打造高端学术交流平台“鹏城群学讲坛”。通过该讲坛,学生可与社会学界名家直接对话交流,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五、师资队伍

深圳大学社会学目前拥有社会学本科专业、社会工作本科“微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近年来,我们引进著名社会学家蔡禾教授为特聘访问教授、风笑天教授为“讲学计划”学者,更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海内外著名高校引进10余名优秀人才,师资力量强大,目前在编在岗教师2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或助理教授12人,研究员系列2人,助教2人。

目前,本系有11位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或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位教师担任国家级学会(协会)副会长、专业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在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学定量研究、质性研究等方面组建了高水平的教师和研究团队,拥有社会工作实验室、社会调查实验室,形成了社会政策与管理、社会工作、以及应用社会学三个稳定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方向。社会学系教师陆续在《社会学研究》、《社会》、《中国人口科学》、The China Quarterly(Q1)、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Q1)、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Q1)、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Q1)等中英文国际国内顶级专业期刊以及其他SSCI\CSSCI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展现雄厚的科研实力。

 

六、教学条件

依托于深圳大学,深圳大学社会学系拥有丰富的图书、期刊、数据库等教学和科研资源,同时拥有一流的教学、科研、会议设施,曾承办“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暑期班”、“社会分层与流动冬季论坛”等国内重要的方法培训课程与学术会议。

本系设有社会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中国社会工作实务创新研究中心、关爱指数研究中心。建有社会工作实验室、社会调查实验室,且拟于近期建立数字社会学实验室。

本系重视实习基地建设,与深圳的多家街道办、基金会、社工服务机构共建了十来个教学教研实习基地。学生在学期间,需要与导师一道进入政府部门、社区组织、社工机构、基金会等组织观摩学习,并依托观摩实践、专业实习等方式开展实践训练,打造实务技能。

 

 

七、毕业去向

社会学毕业生在社会理论思维训练、统计分析、政策研究、社工实务方法、田野调查等方面具备优势。社会学本科毕业去向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继续深造,部分毕业生前往境外一流大学(如曼彻斯特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等)和国内双一流高校(如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上海大学等)攻读硕士或博士;

二是进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社区组织,投身“智慧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社区营造、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评估与研究等领域;

三是社会学本科的通识教育为毕业生多元工作选择提供了机会,毕业生在市场调查、用户体验、规划运营、公益慈善、新闻传媒、心理咨询、人力资源等行业皆有用武之地。

 

八、培养特色

第一,独特的地缘优势与社会发展机遇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双区战略”驱动下,深圳面临着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紧迫任务,人口政策、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社会服务、社会融合等领域的研究任务非常繁重。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坐拥丰厚的经济、政策、社会资源,深圳大学社会学系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未来致力于打造超大都市社会发展与治理、大数据应用等研究方向,在国内社会学界树立研究品牌。深圳大学社会学系的学生也必将获得得天独厚的就业前景和社会发展空间。“创新社会治理,践行先行示范。”作为身处深圳光环中心的一所年轻有为、朝气蓬勃的大学,我们时刻期待着新生力量的加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社会学发展做出自己的新贡献。

第二,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度与浓厚的研究式教学

社会学系实行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度,本科生在学期间,根据研究兴趣选择科研导师,通过过程性培养,获得包括选课咨询、文献阅读、科学研究、实习实践、调查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在内的一体化导师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对学生的细致培养,通过进组教学、聚徒教学、创新短课、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成才。

在此过程中,本系搭建了丰富的培养体系,开展了专门的读书会、挑战杯、学术论文比赛活动。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展开对深圳的城市治理、劳资问题、社区治理、社会工作等实践问题的研究,真正做到“在社会中实践社会学”。近几年,社会学系开展了《乡土中国》、《无缘社会》、《另一种选择》、《热浪》等多场读书沙龙;课外学术作品“医患信任的社会影响因素研究”获得广东省“挑战杯”竞赛三等奖;本科学生荣获深圳大学公益创新大赛一等奖,并成功创业;已连续三年举办“深大社研”大学生学术竞赛活动,鼓励学生本科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学术研究;开展了“本科生田野工作坊”、“学长面对面”等活动,为本科生成长提供指引。

 

 

第三,以生为本的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

深圳大学社会学系强调“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本系开设了一系列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学术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除了传统的实践课程之外,本系以创新研究短课、聚徒教学项目、开放观摩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创了一些特色课程和教学活动。首先,学生可以通过选修创新研究短课,学习最前沿的专业知识,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并且获得资深教师的专项指导。其次,学生可以参加名师聚徒教学项目,加入到教师的科研团队,感受同伴式教学和研讨型学习,得到更为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此外,有兴趣、好求知的低年级学生可以参与开放观摩活动,从而增进对研究设计、调查与分析方法、科研项目以及前沿研究方向的了解,也为他们后期参与科研实践活动,选择科研实践团队做好准备。总而言之,本系将通过这些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学术思维训练和实践训练,以此来为社会输送出更多兼具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社会建设人才。

72D11


 

 

 

 

 


深圳大学教务部版权所有

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深圳大学汇元楼二楼

联系电话:0755-26536118

成绩证明核验邮箱:ungradszu@s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