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大学教务部网站!
专业白皮书
位置: 首页 > 专业白皮书 > 传播学院 > 正文

050301新闻学

发表于: 2021-12-21 15:25 点击:


一、专业定位

深圳大学新闻学专业成立于2009年,2012年获评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014年入选广东省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计划;2017年起实行部校共建;2018年获评广东省特色专业;2018年获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21年获得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围绕传统报业新闻、广电新闻、融合新闻、《新新报》等内容,兼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全媒体传播能力,着力培养适应数字时代的新时代新闻专业人才,重视理论底蕴与媒介素养、立足于报纸、电视、新媒体新闻的文本生产,突出媒体融合特色、传媒产业特色、立体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特色。作为特区大学的新闻学专业,本专业紧密结合深圳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大需求,立足改革开放实践,把握新媒体发展趋势和国际新闻传播态势,以“新实践、新问题、新知识”为学术取向,以“全媒体、前瞻性、国际化”为战略布局。

1.理论定位。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形成深厚的“马新观”理论素养,每年开展“全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青年论坛”,形成具有鲜明旗帜的理论特色。

2.发展定位。把握新闻媒体融合趋势,贯彻到人才培养之中,通过新媒体传播、数据新闻与可视化、融合媒体传播、社交媒体等课程,提升学生的全媒体传播能力。

3.实践定位。开展具有深大特色的本科毕业设计实践,引导学生结合媒介动态与社会热点开展多平台的新闻创作,形成品牌效应。此外,建立了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基地,并得到“部校共建”项目的支持和拓展。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优良的新闻职业道德和业务实践能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适应媒体融合和新媒体发展趋势的复合型、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新闻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新闻传播理论、传媒规律、媒介技术和传播艺术,有全面的人文素质和复合型社会科学知识结构,具备优秀的中外文表达和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足以胜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采编工作与经营业务、政府及企业新闻发言人及公共关系工作。本专业实施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闻传播理论,系统学习和培养中外传播理论和新闻采编的业务知识技能与媒介经营能力,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训练。


三、培养规格

3.1 学制要求

新闻学专业的基本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鼓励学生创新创业,鼓励学生交流学习,进一步深造,学生完成培养方案中学分要求,考核合格方可毕业。

3.2 毕业学分要求

传播学院2021级本科学生毕业并取得学位的总学分最低要求为152分,其中包括课程模块学分132学分、实践模块学分17学分、创新创业模块学分3分。

3.3 知识及能力要求

本专业实施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闻传播理论,系统学习和培养中外传播理论和新闻采编的业务知识技能与媒介经营能力,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训练,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掌握系统的新闻传播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比较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主干学科基础知识及复合型知识结构,具备理性认识社会和历史的观察、分析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并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

2、掌握多种现代媒体技术,具备从事新闻采编、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等内容创造的能力。

3、掌握媒介经营与管理的规律,具备从事业界管理和规划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4、掌握我国传播政策与法规,具备优良的从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5、具有突出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沟通能力。

6、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能敏锐感知媒体发展与社会文化变迁,并具有反思分析能力。

7、具有良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8、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的能力。


四、课程体系

4.1 课程体系总体框架

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其中通识课程包括基本通识课和扩展通识选修课;专业课程包括学科大类平台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

4.2 课程设置

基本通识课由学校统一组织建设并开设,要求全校各专业学生都必须修读的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军事理论、体育等方面课程。这部分课程要求全体学生必须修读满29学分,其中包括要求修读基本通识课必修课表中的全部课程共25学分,以及要求修读基本通识课英语选修课表中的课程4学分。

扩展通识选修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选择性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心理健康系列课程及非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学生须选修不少于24学分,其中包括必须修读1门思想政治理论选择性必修课程和至少1学分的心理健康系列课程。

大类平台课包括新生导学课和学科大类基础必修课程共13学分,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内开设,包括《媒体与社会》《社会学基础》《纪实写作与公共说理》《传播学理论》《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传播学院新生导学课》。

专业核心课新闻学专业必须修读本专业核心课程24学分,包括《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史》《马克思主义新闻论著选读》《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采写专题》《新闻工作坊》《深度报道》《传播伦理与法规》。

专业选修课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必须从专业选修课表中选修并获得42学分,包括《图文信息处理》《摄影基础》《媒介素养》《影视基础》《数据处理与SPSS应用》《经济学》《美学》《广播电视新闻》《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财经新闻》《新闻社会学》《当代中外新闻传媒》《视觉文化》《社会心理学》《西方艺术史》《文化与传播》《人际传播》《新闻摄影》《电视人物专访》《组织传播》《中外名记者研究》《外国新闻史》《现代出版》《出镜现场报道》《现代科技新闻传播》《新闻报道评析》《高级新闻编辑》《网络节目策划》《媒体经营与管理》《数据新闻与可视化》《新闻纪录片创作》《非虚构写作》等。

实践课程:包括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系列讲座、军事技能、读书报告(阅读学分)、思政与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军事训练、新生讲座、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这6个必修实践环节,共计17学分

创新创业课程:主要包括全校开设创新领航讲座、大学互联网创业课程2学分,和短课等创新创业选修课程1学分。


4.3实践教学环节

本专业切实利用产学研基地和教育部、省教育厅组织的大学生竞赛平台,校内与校外、大学与产业环境联动,以真实项目、业界命题的专业竞赛课题、产学研研发等为着力点,让学生在作业阶段就真实接触实战课题。目前已建立产业环境下校企合作新媒体实验教学平台:团中央旗下中青传媒公司移动互联网手机视讯产学研基地、广电集团旗下广信传媒公司IPTV新媒体产学研基地、报业集团旗下深圳新闻网互联网产学研基地、深圳市政府宣传部下舆情调研中心等多个合作机构。在毕业设计方面,本专业一改国内新闻学教学传统的毕业论文考核模式,全力推行综合毕业设计改革,要求学生深入社会,以团队形式进行社会调查,完成一篇深度报道或专题报道。教师在此项实验的过程中负选题可行性把关、项目实施方案和最终出品指导,并在完成阶段和业界专家方面一起,进行评审。整个过程不仅体现了综合性和研究性的特点,更是将学生直接置于真实的社会需求和专业竞争的环境,使实验教学跨越“实验”的边界,进入到“创意生产”的境界。


五、师资队伍

5.1 师资队伍概况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人,教授7人,副教授4人,讲师及助理教授3人。本专业已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和改善教研室教师队伍的年龄、职称、学历和知识能力结构,使之逐步优化,注重培养教师提升教学及科研能力,重视“专业(学科)带头人” 和“教学名师”的培养、推荐、选拔和 “教学优秀奖”的评选工作,采取“传帮带”等形式,以老带新、新老结合,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5.2 教师背景和水平要求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86%,教授比例为50%。师资中,辜晓进、刘劲松、尹连根和彭华新4位教师都是来自新闻业界的资深媒体人。此外,李明伟教授的媒介环境学研究,黄春平教授的中国古代新闻史研究,周裕琼教授的新媒体舆论研究,丁未教授的新闻社会学研究,都在国内新闻学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

本专业有广东省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人,校级培养对象1人。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人。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2人。深圳大学优秀学者2人,深圳大学荔园优青2人。

辜晓进、李明伟、尹连根、王琛、彭华新、张晗都有海外访学或学术交流经历,对美、英、韩、澳的新闻实践与教育前沿有着十分深切的了解,走访过的大学有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新闻传播系、麻省理工学院比较媒体实验室,对其新闻学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过考察。


六、教学条件

6.1 硬件平台:

本专业依托深圳大学传媒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目前,平台建立了包括摄影实验室、视觉传达基础实验室、平面及多媒体实验室、新闻采编实验室、全媒体实验室、舆情调研实验室、虚拟演播厅、AR研究实验室、VR虚拟现实实验室、数字录音棚、配音室、直播室、4K高清编辑室、影音后期编辑室,创意工作坊等23个教学实验室和1个器材管理室,共有实验教学面积2547平方米

此外,新闻学专业还建有国内唯一的一个科技新闻教学实践网站:深圳科技新闻网(www.szsciencenews.com),配合课程《现代科技新闻传播》,为师生提供实操训练平台。

6.2 实习平台:

新闻学专业与《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深圳商报》、深圳电视台等媒体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这些媒体或者是实习基地,或者是联合教学,或者是合作指导毕业设计,为师生提供了教学实训及教育创新平台。

6.3 国际合作平台:

2016年至今,与全球新闻学教育的领跑者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建立了合作办学的2+2模式,与科罗拉多大学等都建立了密切的师生合作、交流机制,这都将有力推动本专业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打造成为更具有前沿国际视野和鲜明地域特色的高水平专业。




深圳大学教务部版权所有

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深圳大学汇元楼二楼

联系电话:0755-26536118

成绩证明核验邮箱:ungradszu@s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