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教务部成功举办“师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27 点击:

为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为青年教师搭建学习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整体教学质量,教务部于 2025 年 10 月 20 日至 23 日成功举办第十五期 “师学课堂” 教学观摩活动。本期活动共开设 6 场特色公开课,覆盖多个学科领域,累计吸引 160 余人次教师参与听课,有效促进了教师间的教学经验共享与教学能力提升。

10 月 20 日下午,体育学院刘艳红副教授率先带来《体育俱乐部经营管理》公开课,聚焦 “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的管理与服务” 核心主题。课程以 “案例导入 — 理论解析 — 情景模拟” 为清晰路径,开篇即呈现刘老师实地走访健身俱乐部采集的 6 位真实私教案例,通过引导学生讨论 “私教择选标准”,自然串联起私教专业资质、形象管理、服务能力等核心知识点,并结合对比分析深化职业特性认知。授课过程中,刘老师创新性融入换位思考、角色扮演与实践报告环节,让学生在模拟真实服务场景中掌握职业规范。这种紧密对接行业需求、强调 “学用结合” 的教学模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更让在场青年教师深刻体会到 “实践导向” 教学的魅力,为体育类经管课程教学提供了鲜活参考。

刘艳红老师讲授课程


    10 月 21 日上午,经济学院陈莹副教授的《金融学》公开课以 “温故知新 + 案例深析” 的方式展开。课堂伊始,陈老师通过两道针对性习题,带领师生回顾货币制度核心内容,重点梳理港币与人民币的关联、人民币货币制度的基本特征,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课程核心环节聚焦 “香港货币保卫战”,陈老师结合索罗斯操作逻辑与亚洲金融风暴历史背景,辅以专题视频直观呈现事件脉络,同时通过高频互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货币保卫战背后的经济原理”。整场课程逻辑严密、案例鲜活,将抽象的金融理论转化为生动的现实分析,在场青年教师全程专注,课后纷纷表示 “既夯实了专业知识,又学到了‘用案例讲透理论’的教学方法”。

陈莹老师讲授课程


    10月21日下午,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范雪副教授围绕《工程制图》中 “立体及其交线” 主题开讲。课程以 “截切与相贯的区别” 为切入点,通过师生共同归纳 “相贯线绘制四步法”,帮助学生建立规范的作图思维框架。授课中,范老师以典型实例为依托,引导学生辨析不同结构下的相贯线形态,同时反复强调 “中心线不可省略” 等制图规范;板书推演与实时绘图示范同步进行,她还多次巡视课堂,及时纠正学生作图中的细节错误,让学生在 “画中学、错中悟”。这种 “重规范、强实操、讲练结合” 的教学风格,有效帮助学生提升空间想象能力与制图表达能力,也为工科类实操课程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范雪老师讲授课程


    10 月 22 日下午,物理与光电学院李玲教授以两张趣味图片开篇,开启《科技改变世界》公开课,迅速抓住师生注意力。课上,李老师将数据、算法、算力形象比喻为驱动 AI 发展的 “三匹大马”,用生动类比拆解技术迭代的核心动力;随后通过 “Volume(规模大)、Velocity(速度快)、Variety(类型多)、Value(价值密度低)” 的 “四 V 特征”,让抽象的大数据概念变得具象可感。为进一步深化认知,李老师结合 “东数西算” 国家战略,通过专题视频展示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及在制造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整堂课兼顾专业深度与通俗表达,互动氛围热烈,充分展现了通识课程 “连接科技与生活” 的教学价值,为青年教师打造优质通识课提供了思路。

李玲老师讲授课程


    10 月 23 日上午,艺术学部吴诗川老师的《用户界面设计》公开课以 “什么是动效” 的设问引发思考,聚焦 “缓动动效的设计逻辑” 展开教学。课程中,吴老师清晰拆解三类动效的应用场景:加速运动适配页面离开场景,契合用户日常认知以提升操作效率;减速运动适用于页面进入,帮助用户聚焦核心内容;缓入缓出动效则多用于元素加载、按钮交互,其 “先慢后快再慢” 的节奏既符合物理规律,又能引导用户注意力。此外,吴老师以 “抽屉式导航” 为例,深入剖析设计背后 “保障用户操作自由” 的核心考量,让学生理解 “设计不止于美感,更在于用户体验”。课程通过理论讲解与实例分析结合,层层递进,为设计类课程 “如何讲透设计逻辑” 提供了优秀示范。

吴诗川老师讲授课程


    10 月 23 日下午,法学院黄炜杰副教授的《知识产权法学》公开课围绕 “合理使用” 制度展开,展现了法学课堂的思辨魅力。课程开篇,黄老师从知识产权 “无形性” 与 “非竞争性” 的本质属性切入,引导学生思考 “合理使用制度为何能平衡‘激励创作’与‘保障公共利益’”,奠定理论分析基础。随后,他结合《伯尔尼公约》“三步检验法” 与美国判例 “四要素标准”,组织学生对比不同法域下 “转换性使用” 的认定差异,逐步构建多维度判断体系;同时通过辨析封闭式、开放式与半开放式立法模式的逻辑差异,结合现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法律演进中的 “开放与限缩”。整堂课以理论为支撑、案例为依托,既凸显法理深度,又关照现实应用,为法学课程 “如何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提供了生动参考。

黄炜杰老师讲授课程


本期 “师学课堂” 教学观摩活动,汇聚了体育、经济、工科、理科、艺术、法学等多学科优秀教师的教学智慧。各位授课教师结合学科特色,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不仅展现了高水平的课堂驾驭能力,更通过 “干货满满” 的教学实践,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教学经验。


教务部

2025年10月27日